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江西美食

江西修水现300多年历史防洪堤客家移民所筑至今完好

时间:2017-07-29 来源:江西之窗

江西修水4月16日电 (黄一魏 记者王剑)江西省修水县文物工作者日前在该县宁州镇发现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客家河堤。河堤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汗青,完好如初,仍在阐扬着防洪、护田和交通出行的作用。

  该段河堤长约400米,顶部宽度在60公分至100公分之间,高度约两米,由石料砌筑而成。河堤所在的范塅村与陈宝箴、陈三立故居地点的竹塅村邻接,均属客家人集聚的原桃里乡。

道光十一年后人立碑于桥头,见《寿星桥碑》。 黄一魏 摄

道光十一年后人立碑于桥头,见《寿星桥碑》。 黄一魏 摄

  据史料纪录,客家人在迁徙至范塅后在当地结草为庐,拓荒种地,繁衍生息。在狭长的河谷地带开荒种地,沿山脚造田,为制止水患,第一代客家移民陈友惠机关族人经心构筑防洪堤,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修水县文物工作者、黄庭坚纪念馆原馆长黄本修是该村八横组人。“这段修筑防洪堤的汗青,在本地陈氏和黄氏的族谱里均有记载,清康熙三十年客家人陈友惠自江西吉安府徙迁宁州泰乡七都八横,拓荒立宅围堰凿圳,历五年筑中庄河堤。到乾隆五十一年,陈公曾外孙黄学仁(字重远谱名添任)由石门(范塅石门)移居八横,完善中庄河堤,修桥梁于罗坎,曰‘寿星桥’。道光十一年后人立碑于桥头,见《寿星桥碑》。”

河堤长约400米,顶部宽度在60公分至100公分之间,高度约两米,由石料砌筑而成。 黄一魏 摄

河堤长约400米,顶部宽度在60公分至100公分之间,高度约两米,由石料砌筑而成。 黄一魏 摄

  82岁的村民黄保修介绍,这个河堤从他的父辈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损毁,也没有进行过一次维修。

客家人在转折至范�F后在当地结草为庐,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在狭长的河谷地带拓荒种地,沿山脚造田。 黄一魏 摄

客家人在迁移至范塅后在当地结草为庐,垦荒种地,繁衍生息。在狭长的河谷地带拓荒种地,沿山脚造田。 黄一魏 摄

  “百年客家河堤,是勤奋敬业、自力重生的客家文化、客家精力的见证和表现,是客家人的骄傲。”八横新农村扶植理事会理事长的黄本修表示,将在新农村扶植中以客家河堤为载体弘扬客家文化,传承老一辈客家人精力。(完)

上一篇:热文:萍乡最美乡村教师晏玉萍:30年大爱坚守不悔 上一篇:吉安赣江大桥要拆除重建了?看完这些差点哭出声来……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乐安:一“网逃”男子办理业务当场被抓(图)-抚州频道-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图文欣赏